一、幼儿教师怎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决定沟通的因素包括沟通的主体、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地点。因此,沟通的策略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选择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及因地而异的方式,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一、因人而异的沟通策略
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根据家长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二、因事而异的沟通策略
以交流孩子情况为主的沟通策略;以反映孩子问题为主的沟通策略;以布置配合工作为主的沟通策略;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事故时的沟通策略;家长因误解情绪过激时的沟通策略。
三、因地而异的沟通策略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考虑到地点。有些一般性的沟通, 教师可以在家长接送时用简短的语言在教室内与家长沟通。但是,遇到反映幼儿某方面的“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地点,避开其他家长和孩子。人际沟通学中提到沟通主体会因沟通的地点而发生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影响沟通的效果,同时,选择地点也是对家长的一种尊重,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二、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入园接待时或孩子离园时,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最佳时机,宝宝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状况等等都可以在这时候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与家长谈谈宝宝在家中的表现,习惯等等是否与在学校一样,有的宝宝在家和在学校完全是两样,所以老师就要在这时候多了解一下宝宝在家中的表现,这样也更利于比较有针对性地教育宝宝。不用刻意与家长交流什么,就是多交流一下宝宝在学校的状况,然后了解宝宝在家中的情况,也可以与家长说一些老师这一学期,这个月,这一周的一些计划安排,活动等等,这样让家长了解他的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些什么,是否对孩子有帮助,而且有时还可以听听家长给与的一些经验。
三、如何提高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能力?
其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学校学习时都学习了如何与人沟通技巧,所以要想提高与家长沟通能力,首先幼教要有与家长交流的想法,同时要仔细观察班上每个小朋友的行为,其中包括小孩的优点或要改正的小毛病等,你对他家小孩越了解并给出自已的一点小建议,其家长跟你就有聊不完的话题,家长对你就越喜欢。
四、家园共建:幼儿园教师怎样做好与家长交流沟通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幼儿园教师进一步认识到:教师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幼儿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家园共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教师要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生成适宜于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以下几点是我自幼教工作以来的做法:
一 在家长面前,多一点对幼儿肯定的评价
我在每一个家长面前,对幼儿都给予肯定的赞扬多于否定的批评和一些问题的指出。每个幼儿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幼儿在老师鼓励的目光、激励的话语中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而我们的老师往往跟家长交流更多的是幼儿的表现不如以前了,把谁惹哭了,上课不专心了、讲话了,或者是和谁比起来,还不够出色等等。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幼儿有了问题一定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家校合作,帮助幼儿改正,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将幼儿积极进步与改善的一面好好地向家长们赞美一番。赞美是一种快乐,赞美是老师对幼儿真诚的欣赏,也是对家长最直接有用的鼓励。如果家长的耳畔常常回荡的是老师对幼儿的批评与指责,那么时间一长,家长必定渐渐会对幼儿失去信心,“我的幼儿怎么有这么多问题与缺点,以后该怎么办呢?”,也会对老师不再信任,“为什么我的幼儿在这个老师的教育下只有问题,没有进步呢?”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幼儿,要能够容忍幼儿的缺点,对每一个幼儿附有一定的期望,这就是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里所说的,教师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老师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孩子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老师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也不能当着幼儿的面训斥家长,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幼儿,极易形成幼儿与老师的对立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 和家长谈“问题”,更要谈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和家长就出现的问题多联系交流,而在沟通中除了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外,我想,更主要的是老师要和家长一起努力研究怎样来解决问题。家长们不但关心幼儿在校是否认真学习、是否遵守纪律,表现如何,而且更想了解怎样让自己的幼儿更好更快地改正缺点,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相比大多数家长,我们老师对如何教育幼儿懂得的更多一点。那么,不妨心平气和地多和家长交流一下,也可以听听家长们的经验与心得,让家庭和学校的对话变得更富成效,也更有意义。
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位幼儿,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优缺点以及你采取了哪些教育措施,需要家长的怎样配合等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